
《朱晓玫:从毛泽东到巴赫 Zhu Xiao-Mei: Bach ist stärker als Mao (2016)》
曾经有部片子叫《从毛泽东到莫扎特》,在中国风靡一时,讲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重新恢复活力。
朱晓玫就是在那时离开北京到美国学艺发展,经过三十多年的辗转沉寂打拼,现已在西方古典音乐界,特别是在钢琴演绎巴赫作品方面,已属翘首阶层的人物了。因为德国人为她出CD,甚至给予最高的礼节待遇,在巴赫的圣地,莱比锡的圣托马斯教堂为她举办个人钢琴演奏会,出版演奏会的蓝光。为了更好地推介朱晓玫,德国制片人专门拍摄了这部她曾经在中国经历的纪录片,从文革经历到改革开放初求学再到到荣归故里的心路与历程。
朱晓玫是文革那批人,经历过残酷的阶级斗争,他们那批人是没有学到东西,就是我们现实中,在大庭广众之下,毫无顾忌地放着大喇叭跳广场舞的退休的大爷大妈们,他们喜欢大声喧哗,喜欢插队,不讲究品味,没有美感……
朱晓玫的文革个人经历也是德国人挖掘的重点之一,当然涉及到领袖的个人崇拜,阶级斗争等等,有些深刻的经历终身难忘,也无法释怀,但中国社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她在改变,向积极方面看和努力……
拍摄此片的德国人,仿佛观念也在改变,没有以前这类纪录片里意识形态的强烈对撞,也许经过几十年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他们也在对我们进行逐步的调整,哪怕这种调整在我们感受是很小很小的……
朱晓玫说中国的老子与德国的巴赫都是佛教徒,和水一样,只有默默的服务,没有往上流动的意愿。她的人生哲学,决定了在古典音乐界,即便是顶级大拿,也不可能像郎朗那样频繁地抛头露面,在聚光灯下释放激情。
舞台上并列的一瓶矿泉水与一个热水瓶,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她身上的体验。她说在西方听巴赫演奏会的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观众,而我们中国都是二三十岁的观众……
我不知道那些现场的中国观众是真滴听懂了巴赫的倾诉还是在附庸风雅,毕竟听巴赫是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与古典音乐修养的沉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纪录家园 » 德国纪录片《朱晓玫:从毛泽东到巴赫 Zhu Xiao-Mei: Bach ist stärker als Mao (2016)》全1集 国语无字 1080P高清纪录片